你的瀏覽器已禁用javascript,請啟用javascript,否則網(wǎng)頁將非正常運行!

      高三全日制招生
      新聞資訊
      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這是我見過的最好做法
      2018-05-18    |   文章來源:    |  分享到:
      0

      文章來源:好教師

      關鍵詞: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 學習成績下降

      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么?

      孩子就愛玩,追明星、玩手機、打王者,就是不愛學習,非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么辦?

      讓孩子好好學習,嘴皮子都磨破了,他依然我行我素,拿這孩子怎么辦?

      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fā)孩子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

      我們看到很多報道,說孩子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大考之后撕書燒書等等,這些都是最可悲的。

      那么,如何才能激發(fā)孩子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呢?我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01

      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要學習

      有一次我到一個學校,問初一一個班的學生:為什么要學習?有回答“為老媽”,有回答“為教育局”。家長說平時都是給他講的,競爭這么激烈,要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才能上好大學,畢了業(yè)才能有好工作,有好工作才能過上好日子。

      孩子問那什么算好日子呢?家長說大概是有房有車吧。孩子說現(xiàn)在就有房有車了。所以中國人從來說不清什么是好日子,大概就是比鄰居好的日子叫好日子。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腦子里有4個問題,如果你戰(zhàn)勝了這4個問題,孩子將爆發(fā)出非常強的學習的動力——

      1. 學習有什么意義?

      讀書是沒有什么意義的,有時候反而就是無欲則剛。你給孩子說,地球上有人和動物,你看看貓過的什么日子?一千年前貓怎么過現(xiàn)在還怎么過,可人不同。人過的是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因為人會學習,大自然給了人的大腦就是用來學習的,課堂學習是狹隘的一部分。你不學習也可以啊,那跟貓狗來到這個世界是一樣的。

      2. 學習有什么用?

      課堂學習就是在訓練思維,思維訓練到一個高的水平,怎么看出來呢?你到鄉(xiāng)下去,找個跟我年齡差不多的老太婆,提一個同樣的問題,這時候就看出差別來了。我會三角函數(shù)會解析幾何,懂得變量之間的關系。如果這兩個老太婆讓你帶一個回去,你帶哪個呢?

      3. 不是不想學,可是學習太苦了,怎么辦?

      孩子,苦是情緒,感覺是想法引起的,不是事情引起的。要改的是想法。比如,有個人請你和一個和尚一起吃飯,桌上全是蔬菜。和尚一看,覺得這個人太尊重我了。你一看,什么意思,請我吃個飯全是蔬菜。

      同一件事,就是因為想法不一樣,兩個人反應不同。人和動物不同,耕耘有收獲,人就有樂趣。沒有比課堂學習更體現(xiàn)耕耘收獲的了,這就是人的樂趣。

      4. 某某某小學沒畢業(yè),現(xiàn)在是億萬富翁,怎么說?

      發(fā)財是特質(zhì)決定的,第一是投資魄力,第二要行動力極強,第三賺一百萬能把四十萬分掉。小學沒畢業(yè),活得很辛苦的人更多。人有兩部分享受,物質(zhì)和精神,而動物只有物質(zhì)享受,家長不要把功利的東西套在孩子身上。

      家長要跟孩子交流“為什么要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么”。

      我認為一個人的學習不應該只限于教科書,生活是最好的學校。我們都有這種經(jīng)歷:

      - 去爬山,如果你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那你對大自然的感受一定比別人深;

      - 去海洋公園,如果你對海洋動物的習性很了解,那你一定比別人更興致勃勃;

      - 去歷史博物館,如果你對這段歷史缺乏了解,看到那些文物(artifacts)提不起很大興趣,只是為了孩子而來;

      - 去旅游看古建筑,如果你沒有建造此建筑的背景知識,那此建筑只能成為你到此一游的紀念而已。

      如果你認為世界是迷人的,你的孩子也會有相同的認識,因為激情是會傳染的。

      家長應幫助孩子樹立這樣的理念:你不是考試機器,你也不是為了爸爸媽媽而學習。你是為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從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學習;你是為了增長智慧,為了探索你的獨特個性、人生價值,從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義和快樂而學習;你是為了更充分運用你的特長和才能去幫助他人而學習。

      在聊天中告訴孩子,學習的過程是不斷探索自我的過程,你會逐漸了解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不喜歡什么、不擅長什么;會學習到一些知識和技能,讓你今后有更多的選擇權,去做你感興趣的事。

      對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點要求:

      1.一定要努力,總結(jié)經(jīng)驗就行,但不要過度在乎考試成績。

      2.在現(xiàn)在知識更新這么快的時代,你怎樣學比你從書本學到什么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學到各種能力,比如時間管理能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尋找資源和自學的能力等等。

      3.我希望你對這個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欲強,有終身好學精神。我希望你能在學校發(fā)現(xiàn)一、二門你很感興趣的學科,我希望你能鉆進去,甚至用業(yè)余的時間在網(wǎng)上看更多的相關資料。

      我希望你問老師的問題,老師都不一定能馬上回答上來,而是說“嗯,好問題!我得想想,然后再回答你”。

      學習不等于書本知識,更不等于學習成績。書本知識只是學習的一個部分,生活才是最好最大的校園。

      02

      家長不要大包大攬,學會放手

      我以前帶學生去農(nóng)村學農(nóng),看到孩子們在果園里摘蘋果。孩子們蹦著跳著從樹上摘下蘋果,有時用水沖沖,有時洗也不洗,擦擦蘋果皮就把蘋果吃掉了。

      再看看這些孩子平時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長把蘋果皮削好了,把蘋果切成片,擺在果盤里,牙簽插好了,遞到手上,孩子們還一副懶得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們說的“跳一跳摘到的蘋果”。對孩子學習也是一樣。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

      比如:孩子做作業(yè)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認真,或者沒完成作業(yè),往往與很多家長以下的行為有關:

      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結(jié)果;

      擔憂孩子今后的發(fā)展;

      過多涉入本來屬于孩子的責任范疇(比如,家長一遍又一遍叫孩子開始做功課,然后坐在孩子身邊監(jiān)督,最后再一道題一道題地幫孩子檢查作業(yè),要求孩子把每道題改正對才行)。

      結(jié)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業(yè)都拿滿分或高分,但你能說那是孩子的作業(yè)嗎?當你把孩子的責任攬成了自己的責任時,孩子即認為學習是為了父母,學習不是我的責任,表現(xiàn)出來狀態(tài)是做作業(yè)拖拖拉拉、心不在焉、不想完成作業(yè)。

      字寫不好、語法不對、拼寫有錯、有時忘了做作業(yè)、或作業(yè)落在家里了,有時考試拿個不太好的成績回家,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經(jīng)歷。如果家長因此大動肝火,埋怨、催促和責罵,不僅讓孩子的能量都消耗在處理這些所引起的負面情緒上,而且會加深孩子對學習的厭倦和恐懼,阻礙孩子對學習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的發(fā)展,其后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嚴重得多。

      家長要做的就是:

      明確地告訴孩子,學習是你的責任,不是父母的責任;

      你為自己學習,不是為了父母學習。

      制定界線:比如,寒假作業(yè)在什么時候完成,必須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完成過程中有困難可以向誰求助等。

      逐漸放手讓孩子承擔責任:包括完不成作業(yè)開學后需要承擔的后果,作業(yè)錯誤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評等,家長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約定。

      規(guī)則制定好后,家長只需要和顏悅色偶爾提醒:功課做了嗎?告訴孩子,如果他哪門學科需要幫助,可以告訴我,我們一起找解決辦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時間,知道輕重緩急,不要過多涉入,只是有時表揚他的時間管理做得很好。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chǎn)生“媽媽喜歡別人”的抵觸情緒。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xiàn)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03

      讓孩子感受到責任感和成就感

      父母一直是孩子長大的阻力,尤其是獨生子女的父母,只是你自己都不覺得。很多獨生子女的問題,都是因為父母不允許他長大。長大的最高標志是什么?是選擇。理論上,0—6歲的孩子,父母控制;6—12歲,共同控制;12歲后,孩子自己控制。可是在中國可能嗎,我看30歲的兒子都是60歲的老娘在控制。這樣怎么可能培養(yǎng)出有學習責任感的孩子。

      1.與孩子站在同一個戰(zhàn)壕里。

      當孩子經(jīng)歷自然結(jié)果而意識到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明智的時候,我們的態(tài)度不應該是幸災樂禍落井下石地數(shù)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訴你了,你偏偏不聽,現(xiàn)在知道錯了?”而應該是鼓勵的態(tài)度“孩子,沒關系。媽媽(爸爸)小時候也做了好多錯事,吃一塹長一智,小孩子就是這樣成長的”。

      2.激發(fā)孩子的內(nèi)動力。

      我堅信每個孩子天生都孕育著積極向上的種子,只要家長對孩子有高質(zhì)量的陪伴、關愛、贊賞、傾聽和鼓勵,就給這顆種子的茁壯成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孩子的內(nèi)動力就被激發(fā)出來了。當然了,要給孩子進步所需要的時間。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從短期來看,孩子在家長不停地督促監(jiān)督下的表現(xiàn)也許比家長放手后的孩子的表現(xiàn)好,這也是很多家長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長監(jiān)督下的表現(xiàn)來自于外界的控制,而不是來自于內(nèi)在的力量。

      從長期來看,來自內(nèi)在的力量會更強大更持久,我們畢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內(nèi)動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長中表現(xiàn)出的“不完美”。

      只要我們改變我們的態(tài)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問題”也會有所改善的。經(jīng)常聽到有家長埋怨已讀高中的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表現(xiàn)得不太負責任,這或許是孩子小時候家長越俎代庖過多,或許是家長在“負責任”方面對孩子的期待值過高。

      4.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我為什么會喜歡數(shù)學?我讀中學的時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個做出了老師布置的某個難題,老師從講臺上奔過來,摸摸我的頭問,你現(xiàn)在的感覺是不是比吃了一顆糖還要高興?我說是的。從此以后就喜歡上了數(shù)學,認為自己數(shù)學行啊。這就是鼓勵和成就感的魔力。

      小編相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交流與磨合,孩子會有一個飛速的成長,一起努力吧!




      注川越微信公眾號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

      掃描關注公眾號

      永久av高清免费,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视频a在线观看,亚洲中文影片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