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瀏覽器已禁用javascript,請啟用javascript,否則網頁將非正常運行!

      高三全日制招生
      新聞資訊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
      2017-11-09    |   文章來源: 黨的十九大舉世矚目,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人民和世界莊嚴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展史上、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  分享到:
      0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杜占元
        黨的十九大舉世矚目,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人民和世界莊嚴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fā)展史上、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十九大報告舉旗定向、謀篇布局,確立了新時代的指導思想,描繪了新時代的宏偉藍圖,作出了新時代的戰(zhàn)略部署,是我們面向新時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報告提出的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給人以奮進的力量、奮發(fā)的激情、奮斗的自信。其中“四個歷史性”體會最深:
        一是歷史性成就。5年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非凡的政治智慧,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在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各個領域取得了改革發(fā)展的歷史性成就,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二是歷史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又一次偉大飛躍?!靶聲r代”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歷程的重大政治判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客觀發(fā)展歷程與我們黨對這一發(fā)展歷程主觀認識相統一的科學論斷,充分展現了繼承與創(chuàng)新高度結合、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歷史與現實高度結合的政治智慧。三是歷史性貢獻。報告系統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表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度,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新境界。這一思想和14條基本方略,其指導意義是現實的、也將是歷史的,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歷史性貢獻,我們必須長期堅持。四是歷史性使命。報告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黨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結合,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描繪了我國未來幾十年發(fā)展的宏偉藍圖,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強勁力量,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思想動力。
        十九大報告對十八大以來的教育發(fā)展給予充分肯定。聯系到高??萍?、研究生教育、教育信息化、語言文字工作的實際,過去的5年可以說有“四大進展”“五點突破”。
        “四大進展”,一是事業(yè)發(fā)展成績斐然。高校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增強,在暗物質、干細胞、量子通信、超級計算機等領域取得一批標志性研究成果。高校年度科技論文數量占全國80%以上,高影響力論文數量穩(wěn)步上升,高校科研經費年均增長10%。教育系統獲國家三大獎的比例,持續(xù)穩(wěn)定在2/3以上。教育信息化取得超預期效果,“三通兩平臺”各項指標普遍實現翻倍增長。若干高水平大學國際排行位置不斷前移,若干學科已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二是深化改革全面發(fā)力。高??蒲许椖亢徒涃M管理、科技評價、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等改革向縱深推進,科研育人形式內涵更加豐富。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取消多項行政審批,實施學位授權點動態(tài)調整并取得良好成效。三是服務國家需求貢獻巨大。高校以占全國約9%的科研人員、7%的研發(fā)經費,承擔了約60%的基礎研究,產出了約2/3的成果。高校橫向科研經費超過1791億元,為經濟主戰(zhàn)場作出重要貢獻。如高校在高鐵列車設計、共性基礎技術、軌道建設技術等方面協同攻關,助力我國高鐵走向世界。四是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高校的名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2016年98所高校進入世界四大排行榜前500名,770個學科進入ESI前1%。中國高校的論文產出約占全球的1/8,一大批優(yōu)秀科學家活躍在世界舞臺。中國高校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工程和大科學計劃。中國教育信息化在世界上產生影響力。
        “五點突破”,一是“雙一流”建設開啟了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內涵發(fā)展的標志性、引領性工程,引起世界各國廣泛關注。二是實施“2011計劃”,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實現零的突破,高??萍蓟顒咏M織方式由“小、散、亂”的格局逐漸向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轉變,強化了有組織有協同的科研活動模式。三是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基本確立了新的培養(yǎng)模式并得到廣泛認可。初步構建了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監(jiān)督體系。選取部分高校試點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率先探索經驗。四是在實踐中初步探索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路子,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平臺上分享中國經驗,引起國際社會共鳴。五是語言文字工作主動服務國家需求,標準建設、資源建設、科研立項服務社會的成效初顯,漢字大會、成語大會、詩詞大會收視達20多億人次。
        下一步的工作,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的精神,精心謀劃教育奮進之筆,著重在“六個新”上發(fā)力作為。
        一是服務新使命。十九大明確了新時代的新使命。我們思考和謀劃各項工作,都要緊緊圍繞和服務這一使命。構建有效推動“雙一流”建設的體制機制,研究出臺推動高?!半p一流”建設的實施意見,研制“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制定高?;A研究行動計劃,組織高校承擔科技創(chuàng)新2030重大項目。組織開展教育科學基礎研究,為教育改革發(fā)展提供科學支撐。推進“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教育信息化2.0,推動教育信息化由融合應用向創(chuàng)新發(fā)展轉變。
        二是把握新趨勢。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在推動發(fā)展的同時,要更多考慮公平和質量問題。研究生教育重在提高質量、優(yōu)化結構、均衡發(fā)展,新增學位授予單位、學位授權點向西部傾斜。引導高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迫切需求,凝練重大課題,強化基礎研究,實現重大突破。實施大教育資源共享計劃,推動形成大教育資源觀,建立共享聯盟,提升優(yōu)質資源對學校師生的普惠水平。實施百區(qū)千校萬課信息化示范工程,為不同類型的區(qū)域和學校提供不同模式的示范案例。
        三是凝練新目標。十九大提出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目標。我們各項工作目標要與此對標。實施高??萍挤罩螄覒?zhàn)略行動計劃,推動高校深度參與軍民融合、“一帶一路”、雄安新區(qū)、科創(chuàng)中心建設。因應信息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大力開展智慧教育創(chuàng)新,普及網絡學習空間,培育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實施學科建設質量強化年,研制學科專業(yè)發(fā)展報告,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推動學科建設質量整體提升。
        四是破解新難題。邁進新時代,我們還面臨許多新課題新難題。如我國高?;A研究穩(wěn)定支持不足,科技評價體系有待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軍民融合也是一個新的課題。高校內涵發(fā)展已成為普遍共識,但如何把時間精力、資源配置真正引導到內涵發(fā)展上還需持續(xù)發(fā)力。語言文字工作邁上一個新臺階,但社會各界的重視度、參與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拿出切實可行的舉措,下大力氣補短板、強弱項。
        五是建立新機制。貫徹現代治理理念,從行政管理的方式更多轉向市場機制。要完善高校科研評價機制,逐步建立健全以科研誠信為基礎,以創(chuàng)新能力、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完善激勵創(chuàng)新的分配制度,用好用足中央科研項目和經費改革政策。探索適應新形勢需要的多種研究生聯合培養(yǎng)機制。語言文字工作要找到最大公約數和同心圓,利用行政、市場、專家多種資源,撬動地方、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到語言文字事業(yè)中來。
        六是取得新突破。把“雙一流”建設這一標志性工程做出標志性成果,實現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要有所突破,推動研究生教育質量顯著提升。高校科技要在重大項目、重大成果方面取得一大批突破性成果,造就一大批世界一流科技人才。教育信息化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路子。大力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到2020年實現基本普及普通話的宏偉目標。


      注川越微信公眾號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

      掃描關注公眾號

      永久av高清免费,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视频a在线观看,亚洲中文影片在线看